用特异性基因突变诊断胰腺囊肿

发布时间:2011-12-19 00:00     文章来源:     作者:


PNAS:用特异性基因突变诊断胰腺囊肿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Bert Vogelstein等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布文章称,通过对4种常见胰腺囊肿进行DNA分析,发现每种囊肿均有不同的基因突变。这一发现将使胰腺囊肿的诊断更为简单、便捷。



       美国约有2%的人口患有胰腺囊肿,其中一部分需要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分析,以判断其是否有恶变倾向。胰腺囊肿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大多数并不产生临床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对其囊肿并不知晓。但随着MRI、CT、腹部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很多胰腺囊肿被发现。而以现有技术,除非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分析,否则无法知晓囊肿对患者是否有危害,这使得医生和患者陷入两难的境地。



        研究者分别对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浆液性囊腺瘤(SCA),粘液性囊肿(MCN)和假乳头状实体瘤(SPN)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每一类型的囊肿都有其特异性的基因改变:SCA的3号染色体片段丢失,破坏了抑癌基因VHL的活性;MCN的生长驱动癌基因KRAS突变,以及抑癌基因RFN43基因突变或丢失;而SPN仅有CTNNB1基因突变,该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确,多数肿瘤仅在多次突变后才会出现;IPMN的癌基因KRAS和GNAS突变,也有RFN43突变。



       研究发现,VHL、CTNNB1、和RFN43基因突变或缺失是胰腺囊肿发生的基础,这3个基因与泛素蛋白系统相互作用,去除细胞中的异常蛋白质并保持细胞中蛋白质在正常水平。VHL和RFN43基因编码泛素连接酶,发挥呈递异常蛋白给泛素分子的作用,泛素连接酶失活可导致细胞内异常蛋白质堆积。类似的,SPN囊肿的CTNNB1基因突变使其产物β连环蛋白对泛素化处理产生抵抗。



       该研究首次突破了囊肿只能手术切除及病理检查方可明确诊断的传统,使胰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变得便捷,为胰腺囊肿患者是否采取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此外,该研究还首次确定了RFN43为抑癌基因,并指出泛素系统异常在胰腺囊肿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转自生物谷


本期服务顾问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400-611-2850


服务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扫微信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