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中国前茅的湖北院士》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4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百替生物

谨以此文,向湖北同胞致敬!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是中国学界最高的荣誉。
 
对比两院,科学院的学部比较集中。科学院原先只有5个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地球科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技术科学部;后来拆出了信息技术科学部,一共为6个学部。
 
而工程院学部相对分散。工程院原来有6个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农业、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后来增加了医药卫生学部和工程管理学部,然后拆出了农业学部,目前一共为9个学部。
 
再看中国的高考制度,文革时戛然而止。1977年底,中断12年的全国高考终于恢复。1977级和1978级本科生,都是同年入学、同年毕业。所不同的是,1977级是1978年春季入学、1982年春季毕业。1978级是1978年秋季入学、1982年夏季毕业。
 
林惠民(福州大学77级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裴钢(沈阳药科大学77级药学)、李静海(哈尔滨工业大学77级热能工程)1999年首批当选科学院院士开始,1977级后本科入学的院士越来越多。尤其近5年,1977级后本科院士,已成为两院院士增选的主流。
 
放眼整个荆楚大地,从这里走出(在湖北接受过基础教育)的1977级以来本科院士共有28位,排在江苏、湖南、浙江、安徽、山东、江西之后,和四川并列全国第7,难能可贵。下面按当选时间顺序,来盘点一下这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领军人物。
 
2005年,是1977级后本科入学的湖北人当选院士的开山之年。该年,邓子新成功脱颖。
 
邓子新,生于19573月,本科华中农业大学77级生化系,出自湖北房县(帝王流放之地),曾就读于房县1中。邓子新是微生物学家,东英格兰大学博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兼任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在当选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后;2007年,邓子新的科研成就入选《环球科学》全球10大科学新闻。邓院士的高光时刻,是首次在众多细菌的DNA上发现了硫修饰。这是在DNA骨架上发现的第1种生理性修饰,从而开启了DNA硫修饰这个全新的科学领域。
 
2009年,共有3位湖北人当选院士,分别是:唐本忠、罗俊、郑晓静。
 
唐本忠,生于19572月,本科华南理工大学77级高分子与科学工程系,出自湖北潜江(江汉油田所在地),曾就读于熊口镇初中和高中。唐本忠是高分子化学家,京都大学硕士和博士,现任香港科技大学教授,2009年当选科学院化学部院士。2017年,唐院士以第1完成人身份,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著名的国家三大奖评选中,此奖经常出现空缺,即便在中国顶尖科学家中也属于极其稀罕之物。此外,唐院士还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罗俊,生于1956年11月,本科原华中工学院(今为华中科技大学主体)78级物理化学系,出自湖北仙桃(旧称沔阳,沔阳三蒸源于此),曾就读于杨林尾镇1中。罗俊是引力物理学家,中山大学硕士和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现任中山大学校长2009年当选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罗俊以万有引力常数G值的测量名声大噪。

 

 
郑晓静,生于1958年5月,本科原华中工学院(今为华中科技大学主体)78级力学师资班,出自武汉,曾就读于武汉2中。郑晓静是力学家,原华中工学院硕士和兰州大学博士,曾先后任兰州大学副校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和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2009年当选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在板壳非线性力学领域,郑晓静成功地解决圆薄板大挠度变形的冯卡门板方程精确解等系列问题,被钱伟长院士评价为“解决了自1910年以来国际力学界未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郑晓静也是1977级后本科入学的湖北人院士中唯一的1位女院士。
 
 
2011年,共有4位湖北人当选院士,分别是:瞿金平、万卫星、南策文、张学敏。随着60后的闪亮登场:南策文和张学敏,成为湖北人中最早的2位60后院士。
 
瞿金平,生于1957年6月,本科华南理工大学77级化工机械系,出自湖北黄梅(黄梅戏诞生地)。瞿金平是轻工机械工程专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和四川大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为了集中精力搞好科研,瞿金平主动请辞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瞿金平于2011年当选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万卫星,生于19587月,本科原武汉大学(今为武汉大学主体)77级空间物理系,出自湖北天门(古称竟陵,茶圣陆羽故里)。万卫星是空间物理学家,中科院武汉物理所硕士和博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万卫星于2011年当选科学院地球科学部院士。
 
 
南策文,生于196211月,本科原上海化工学院(1993年定名为华东理工大学)78级无机材料系,出自湖北浠水(闻一多故里)。南策文是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专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和原武汉工业大学(今为武汉理工大学主体)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设计和发展了铁磁合金基磁电复合新体系,提出了复合巨磁电效应。南策文于2011年当选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张学敏,生于1963年11月,本科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更名为陆军军医大学)81级军医系,出自武汉,曾就读于华中师大1附中。张学敏是肿瘤生物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张学敏在炎症所致细胞周期紊乱和肿瘤耐药的机制方面做出了原创性发现,为干预“炎症诱发肿瘤”的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张学敏于2011年当选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2013年,共有5位湖北人当选院士,分别是:桂建芳、郭剑波、胡盛寿、向涛、李仲平。
 
桂建芳,生于19566月,本科原武汉大学(今为武汉大学主体)77级生物系,出自湖北黄梅(黄梅戏诞生地)。桂建芳是鱼类遗传育种专家,武汉大学硕士和水生生物所博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桂建芳首次揭示了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并原创银鲫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银鲫养殖新品种。桂建芳于2013年当选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郭剑波,生于19603月,本科原华中工学院(今为华中科技大学主体)77级电力系统自动化,出自武汉。郭剑波是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专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电科院院长,并是18届中央候补委员。2008年,郭剑波以第1完成人身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郭剑波主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控串补装置和特高压串补装置,带领团队开发了跨大区交直流协调控制系统,组织建成了“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郭剑波于2013年当选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胡盛寿,生于1957年4月,本科原同济医学院(今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78级医疗系,出自武汉。胡盛寿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于2013年当选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胡院士也是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向涛,生于1963年4月,本科原清华大学(今为清华大学主体)79级工程物理系,出自湖北兴山(王昭君故里),曾就读于兴山1中。向涛是凝聚态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硕士和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博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向涛解决了多体量子模型的热力学量及其它物理量的计算问题;提出了高温超导电子层间相干运动的微观模型,正确预言了高温超导层间电子结构和超流密度等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向涛2013年当选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李仲平,生于1964年8月,本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2级材料系,出自湖北安陆,曾就读于安陆1中。李仲平是航天复合材料专家,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航天材料与工艺研究所硕士,现任航天材料与工艺所所长。李仲平带领团队探明功能复合材料热力电行为规律,研制出系列新材料与防热结构,成功应用于新一代航天型号,解决了“热障”与“热透波”问题,李仲平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样,是绝大部分中国顶尖科学家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2015年,共有4位湖北人当选院士,分别是:丁烈云、余少华、邓运华、毛新平。
 
丁烈云,生于1955年11月,本科原湖北建筑工业学院(1985年更名武汉工业大学,今为武汉理工大学主体)77工民建,出自湖北洪湖(洪湖水,浪打浪),曾任教于和里中学。丁烈云是土木与建筑工程管理专家,也是高等教育家,原武汉工学院(今合并为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和同济大学博士。丁烈云历任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今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书记和院长、华中师范大学书记东北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2015年,丁烈云当选为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
 
 
 
余少华,生于1962年9月,本科原武汉大学(今为武汉大学主体)80级空间物理系,出自武汉。余少华是信息与通信网络专家,武汉大学硕士和博士,现任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党委常委。余少华共申请了20件发明专利,为中国贡献了绝大多数的中国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2015年,余少华当选为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余院士曾荣获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光华工程科技奖
 
邓运华,生于19632月,本科原江汉石油学院(今为长江大学主体)81级地质,出自湖北红安(将军县),曾就读于红安1中。邓运华是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硕士,现任中海油研究总院副院长、中海油副总地质师。邓运华负责渤海石油勘探技术工作,开创性地提出了断层-砂体油气运移“中转站”是其主要运移方式。2015年,邓运华当选为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毛新平,生于19656月,本科原武汉钢铁学院(今为武汉科技大学主体)82级金属压力加工,出自湖北鄂州(湖北简称由此而来)。毛新平是压力加工专家,原武汉钢铁学院硕士和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现任宝钢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毛新平设计了中国第1个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珠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2015年,毛新平当选为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毛院士曾获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2017年,共有4位湖北人当选院士,分别是:欧阳明高、吴光辉、刘昌胜、徐涛。
 
欧阳明高,生于1958年10月,本科原长沙铁道学院(今合并为中南大学)77级内燃机车,出自湖北天门(茶圣陆羽故里),曾就读于小庙高中。欧阳明高是汽车动力专家,原大连铁道学院(2004年更名大连交通大学)硕士和丹麦技术大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阳明高为民盟中央副主席,2017年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吴光辉,生于1960年2月,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7级飞机设计,出自武汉,曾就读于复兴路小学,在汉口上到初一,后随父母去江西。吴光辉是飞机设计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现任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副总经理。吴光辉是万众瞩目的大型客机:C919的总设计师2010年,吴光辉以第1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真是令人高山仰止。2017年,吴光辉当选为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刘昌胜,生于1967年6月,本科保送湖北大学85级生物系,出自湖北大冶(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曾就读于大冶师范。刘昌胜是生物材料学家,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先后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刘昌胜提出了仿生人体创伤自愈合过程、构建材料在体内引导组织原位再生的学术思路;并利用材料在体内所激发的系列生物学效应,实现无生命材料向有生命组织的转化。2017年,刘昌胜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徐涛,生于19708月,本科保送原华中理工大学(今为华中科技大学主体)88级生物医学工程,出自湖北宜昌(三峡大坝所在地),曾就读于宜昌1中。徐涛是细胞生物物理学家,原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2017年,徐涛当选为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徐涛,也是湖北人中首位70后院士。
 
去年年末揭晓的2019年两院院士增选中,共有7位湖北人当选院士,创下了1977级后本科湖北人院士增选的纪录。7位院士分别是:徐青、毛明、王焰新、王秋良、骆清铭、董晨、方忠。
 
徐青,生于1960年10月,本科上海交通大学78级机械工程系,出自武汉。徐青是船舶设计专家,目前担任船舶701研究所副所长,也是中国船舶设计大师。徐青以第1完成人身份,先后荣获2次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去年,徐青当选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

 

 
毛明,生于1962年9月,本科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今合并为武汉大学)79级机械工程,出自湖北咸宁(赤壁之战发生地),曾就读于双溪高中。毛明是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硕士和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北方车辆所原所长,并是99A坦克总设计师毛明研制的坦克和步兵战车,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去年,毛明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王焰新,生于1963年11月,本科南京大学80级地球科学系,出自湖北孝昌,曾就读于孝昌1中。王焰新是水文地质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和博士,目前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去年,王焰新当选为科学院地球科学部院士。
 
 
 
王秋良,生于1965年8月,本科原武汉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大学)82级物理,出自湖北浠水(闻一多故里),曾就读于团陂高中。王秋良是强电磁工程与技术专家,中科院等离子物理所硕士和电工所博士,电工所研究员,去年,王秋良当选为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骆清铭,生于1966年1月,本科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2级技术物理系,出自湖北蕲春(李时珍故里),曾就读于蕲春1高。骆清铭是光学专家,原华中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先后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海南大学校长 骆清铭犀利之处,是组织光学与光学分子成像研究,以及脑功能与结构的光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去年,骆清铭当选为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董晨,生于1967年7月,本科原武汉大学(今为武汉大学主体)85级细胞生物学,出自武汉,曾就读于武汉12中。董晨是免疫学专家,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博士,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去年,董晨当选为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方忠,生于1970年7月,本科保送原华中理工大学(今为华中科技大学主体)87级物理系,出自湖北汉川,曾就读于汉川1中。方忠是凝聚态物理学家,原华中理工大学博士,现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方忠的研究小组证实了外尔费米子的存在。这项突破性发现将极大地推进未来技术的发展,比如打造比超级计算机速度更快的量子计算机、以及1年只充1次电的智能手机。去年,方忠当选为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看完上述28位湖北人院士精彩的人生之途,真是肃然起敬。无论都市,还是乡野,都孕育了非同小可的荆楚才俊。
 
值得一提的是,本科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的湖北院士有5(原华中理工大学迄今共培养1977级后本科院士9),本科毕业于原武汉大学的湖北院士有4(原武汉大学迄今共培养1977级后本科院士5),可见湖北学子对家乡的这2所顶尖大学感情很深。另外,位于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迄今共培养1977级后本科院士3,而湖北人就贡献了其中的2/3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28位院士中,双一流大学正校长就有6罗俊、郑晓静、丁烈云、刘昌胜、王焰新、骆清铭;细细品味,这数据充分反映了湖北顶尖人才的素养和底蕴。
 
最后想说明的是,湖北从来都是中国顶尖人才的重要产生地。衷心希望这次疫情过去,在病毒学、传染病学方面,湖北今后也能涌现更多的如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陈薇院士张文宏教授般的本土学术领军人物,为湖北和华夏民众造福。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路过蜻蜓黄瑞勇”

本期服务顾问

咨询在线QQ

服务热线

400-611-2850


服务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扫微信咨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