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611-2850
百替医学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医学科研咨询及技术服务的公司,专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研问题解决方案。
Phone: 400-611-2850
E-mail:: service@100biotech.com
或 在线留言 给我们
1、联系与咨询。
您可通过公司的服务热线400-611-2850和服务邮箱 service@100biotech.com,或者与您联系的百替医学服务人员,告知您的科研服务需求2、签订保密协议,洽谈具体服务内容。
在双方签订合作保密协议后,您可与百替医学科研服务咨询小组进行具体项目沟通;您和百替医学双方明确服务产品需求和具体项目要求;百替医学制作和提交项目实施方案和报价。3、双方签订合同,客户按合同支付费用。
双方对合同服务内容和价格无异议后,签订服务合同。您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并提供必要的实验药品或样品(实验样品的寄送须采用特快专递形式邮寄,有低温要求的、固定要求的,按低温保存、固定防碎方法运输,以确保安全可靠)。4、项目实施,开始为客户提供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
百替医学按合同方案进行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百替医学项目经理按时与客户反馈及交流信息;百替医学开始为客户提供相关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并及时按合同将数据、材料、样本、模型等相关信息材料提供给客户。5、分析结果资料,整理提交数据。
百替医学技术团队分析整理数据,总结结论,将完整项目实施报告和数据、图片等相关信息提供给客户,同时根据合同处理相关的实验材料。项目报告内容将包括具体实验方法、步骤、所用试剂、仪器、数据、结果和结论等。6、项目完成,协商进一步合作。
项目完成,客户如有后续科研服务需求,双方协商进一步合作。
用互联缔造科研5.0,最年轻博导创建百替生物
发布时间:2016-03-02 15:24 文章来源:未知 作者:百替生物
郭磊,百替生物创始人。
浙江在线·浙商网3月15日消息(实习记者南希记者黄云灵)郭磊,瓯江之畔走出的“才子学霸”,31岁便成为浙大医学院的教授、博导。八年哈佛,学成归来,他看到了中国在生命健康产业的曙光,毅然投入实业经济的怀抱。毫无实业背景的一介书生,能否完成这次蜕变?
最年轻博导辞职创业
是科学家也是诗人
父亲年轻时是瑞安有名的“秀才”,18岁便担当文成南田区长;母亲为人师,系明朝开国元勋刘基的第22代嫡孙——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也许郭磊注定不会默默无闻。
从1992年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理学专业毕业后,郭磊来到了杭州的浙江医科大学(后该校与与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成立新的 浙江大学),开始了和杭州的不解之缘。和实验小白鼠为伴的江南日子里,这位理工科才子郭磊最留恋的就是在西子湖畔与三五好友吟诗作赋,甚至相邀组建了“即 非诗社”。
醉心诗文的敏感热烈灵魂似乎和科学的严谨客观格格不入。但郭磊却在二者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科学一是讲逻辑,二是讲证据;诗是一种形象的跳跃性的思维。看似矛盾,其实不然。科学研究绝不能一味地按部就班,更需要跳跃性的思维。”
1998年,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郭磊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启程前往大洋彼岸的最高学府访学。正是诗和科学的结合,让郭磊即便在高手如云的哈 佛也出类拔萃。在哈佛期间,他所在的实验室正在攻克白血病病毒受体基因,然而十多位科学家经过五六年的努力,仍不得其法。寻常的一天,郭磊突发奇想,提出 通过和普通正向方法截然相反的逆向方法来克隆基因。几天后,试验获得突破性进展。
此后郭磊学成回国,在短短不到2年时间里就获得了四个国家级课题,两个省级重点课题,还在浙大著名教授余应年先生的带领下申请到了浙大第一个国 家重大基础科学研究(973)课题。当时年仅31岁的郭磊也因为出色卓越的工作被破格评为浙大医学院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磊在哈佛期间的照片。
昔日研究医学小白鼠
今日成为创业“研究生”
2003年郭磊二赴哈佛留学,一去就是五年。两度哈佛之行整整八年,这段经历极大拓展了他的阅历和知识面,站在时代的前沿,他想起了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的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下一波的生产力革命将以生命科技革命为先导,而中国因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人口老化这三大因素,为生命健康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面对浙江在线记者,郭磊回想起当时辞职的决定,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也许是温州人血液里的经商基因在叫嚣,也许是种种迹象都预示未来的医疗健康之路必为康庄之道,无论如何,这一次,郭磊决定了。2008年从哈佛回国的郭磊没多久便递交辞呈,留下身后多少人的暗自摇头——没有任何实业背景的教授学者要去创业,是吉是凶?
似乎命运并不眷顾这个温州书生。
前期多个项目失败,投资者撤资,合伙人退出……没有经商经验的郭磊发现,实业经济和实验室的小白鼠似乎不太一样。
失败并没有打垮这名温州书生。郭磊凭着坚强毅力和远见卓识,一步一步挺了过来。
重振旗鼓,郭磊把目光瞄准了曾经的同行、朋友们——临床医生。
“早年我还在浙大当教授从事科研工作时,有很多浙大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来请教我,请我提供一些科研帮助,比如科研方面的指导,还有一些技术或实验交由我们来操作。”
这类请求次数多了,郭磊就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医生因临床工作繁忙、实验室条件有限,以及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不足,往往面临科研方面的瓶颈。
针对临床医生的科研需求,2010年底,郭磊创建了百替生物(100biotech)公司,这是全国首家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公司。这家年轻 的公司汇集了来自哈佛、牛津、剑桥和加大的顶级学者,咨询团队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一半以上有国内外名校的博士、博士后科研经历。大咖级的人才多数具有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从业、求学经历,并著有高水平SCI论文。
目前百替生物为客户提供涉及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疾病动物模型、医用纳米材料等多方面的科研咨询及技术服务,针对客户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公司成立以来,公司已为3000多个医学科研团队提供了高质量的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同时,百替生物已经获得了如山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因为公司发展迅速,下半年很快就要进行B轮融资,很多公司也投来了橄榄枝。
“人类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这些因素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给生命医药行业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这个老年人口大国, 本身就是生命科技产品的巨大市场。我们国家,如果能继续在法制政策上尊重市场法则、尊重知识产权,就可以在下一波以生命科技主导的技术革命中抓住机遇,继 续辉煌。”郭磊把视线投向窗外明媚的晨光。
“21世纪还有84年,她一定是属于生命科学的世纪。”
科研5.0时代的排头兵
百替生物创立之初,郭磊就提出了公司远大的愿景:引领医学科研,提升国人健康。
为了达成5年内成为医学科研咨询和技术服务领域的领袖品牌这一目标,郭磊前瞻性地提出“科研5.0”全新科研模式。
“‘科研5.0’时代是一个市场主导,用户直接参与,关注人性,关注审美与感情,基于科技又超越科技的超科技时代。人类社会即将进入‘工业4.0’和‘科研5.0’相互辉映的时代。”
郭磊口中的“工业4.0”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智能制造,而“科研5.0”则是试图去解决创新思维和现代社会分工合作中两者的矛盾。
“创新要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高效的团队合作又要求所有成员有统一的思想和行为,服从指挥。”
在这个“工业4.0”和“科研5.0”交相辉映的世纪,人类智慧和物质资源将通过网络连接融合形成高效创新生态。
“现在我们做一个决定,不一定是根据自己独立的知识去做的。我们可能通过搜索引擎查询资料,可能通过地图参考路线,这些都有机器的介入。人类在未来有可能真正进入一个生命和机器相结合的时代,而未来真正有创造力的东西,一定是生命、机器与人类智慧的融合。”
人工智能VS人类智慧
诺贝尔奖暴露中国评价体系缺陷
近日沸沸扬扬的“AlphaGO人机大战”正验证了郭磊的想法。作为一名围棋爱好者,郭磊也密切关注着这场世纪之战。
“我非常敬佩谷歌公司,希望百替生物能够成为生命健康领域的‘字母表公司’。”(谷歌母公司已从“Google”更名为“Alphabet”,意为“字母表”,原“Google谷歌”降为其子公司。)
郭磊告诉浙江在线记者,他认为目前以人类的技术完全可以创造出智能机器,这一点无需惊奇。然而需要关注的是机器的自我学习功能。“机器可能在某 种智能方面实现极大的超越,但是‘智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智慧是一种统合综效的能力,人类在智慧上有绝对优势,无需太过担心。”
一如“科研5.0”概念里他所提到的,现代的科研更关注人类的情感和审美。相比较人工智能,人类智慧更显灵动。
而去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是引起了国人对中国科研评价体系的讨论。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但正是这位“三无”科学家,摘下了医学界的桂冠。
“国内的评价体系侧重学术方面的成就,这是模仿欧美体系的结果。然而其实美国是两套体系相辅相成,除了SCI此等学术体系外,还有一个市场体 系。美国社会对医学科研的投入非常大,从大财团到社会基金,都支持对疾病的攻克。”郭磊认为,学术文章的价值有限,只有当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市场来 说话,才能真正评判一名医学科研人员的成就。
相对的,关于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家庭常备药的话题,郭磊直言“跟医药行业发展水平有关系”,感慨道:“必须承认,中日之间的医学科研差距不是一天两天,但是我们现在发展很快,国家也很重视。”
然而不时跃入眼球的医患关系新闻,为中国医疗界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二胎开放以来,供不应求的儿科医生和“天价”号贩子,更是将医疗机构推入尴尬境地。
“我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本质原因是我们医学技术、诊疗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存在极大的差距。老百姓花了很多钱,却没有得到期望的疗效,就觉 得可能是医生没尽职尽责。但是根据我多年的了解,绝大多数医生是尽力尽责的,然而针对一些疾病,以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治愈。可惜大众对这一点的理解不是很 深刻,关心则乱,造成了遗憾。”